您的位置:首页 设计制造

芯来科技:抓住RISC-V在中国落地的最佳时机

来源:大半导体产业网    2025-01-03
在过去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RISC-V在车规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方向的应用落地,横向来看进展显著。

RISC-V因具有开放、标准化、灵活的特点,尤其是因为其开放标准的属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汽车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国产化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本土企业可以增强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可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在ICCAD-Expo 2024期间,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针对RISC-V在车载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虽然RISC-V在芯片中的产业落地仍需时日,RISC-V在车载领域的落地情况实际上比大家想象的要快。胡振波指出,芯片行业的周期本身就相对较长,一款芯片从研发到落地应用往往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在过去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RISC-V在车规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方向的应用落地,横向来看进展显著。

“相信再过两三年能陆陆续续看到更多使用RISC-V的芯片出现,他提到,国内已经有数十家汽车芯片公司正在使用芯来科技的RISC-V CPU IP进行汽车芯片的开发,这表明RISC-V在汽车领域的接受度和应用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坦白讲,对于CPU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软件生态,在公开市场上,由于产品应用场景和软件需求的多样性,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预测的问题,有些公司对于采用RISC-V技术持谨慎态度,担心用户可能会面临未知的挑战和风险。

但是在汽车领域,这些挑战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有限且可解的。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封闭的行业,其中所有组件都需要满足严格的准入门槛。由于汽车软件的准入门槛较高,市场上只有少数的开发工具与操作系统可供选择,Tier1提供的框架也相对固定,再往上层层分层,是有限的问题空间。这意味着,在汽车领域,新技术落地所面临的挑战虽然存在,但如果国内产业能够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软件、应用、开发工具及编译器的发展,那么RISC-V在国内车规市场的前景是有希望的。

关于未来RISC-V IP能够大规模落地的领域,胡振波认为可以分为两大场景:“看得见的计算”和“看不见的计算”。

在“看得见的计算”方面,以汽车为例,用户能直观感受到的是智能座舱、显示屏等,这些场景目前主要由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在这一领域,Arm+Android的组合在短期内很难被打破。

在汽车等复杂系统中,除了“看得见的计算”外,还有更多“看不见的计算”,包括雷达、摄像头、传感器、微控制器、ECU等。对于用户或厂商而言,他们并不关心这些组件内部采用的是RISC-V还是Arm,只要它们能通过认证,达到行业准入门槛,并解决应用问题,就都不是大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在这些“看不见的计算”场景中,RISC-V将凭借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落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胡振波看好RISC-V在国内的发展,不仅限于汽车领域,当前正是RISC-V在本土众多场景落地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一时间窗口很重要,芯来科技也正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配合努力、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