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设计制造

芯华章:国产EDA的路径创新

来源:大半导体产业网    2025-01-10
国产EDA必须发挥更多想象空间,通过创新来打破传统EDA流程的局限。

在摩尔定律放缓及先进制程受限的背景下,芯华章首席市场战略官谢仲辉认为,国产高性能芯片的突破需要摒弃路径依赖,寻找新的技术路径。在ICCAD-Expo 2024期间,谢仲辉从当前环境下企业自身发展策略和实践出发,分享了车规EDA要求以及AIEDA的结合等思考。

芯华章提出开放生态接口的策略,与合作伙伴结合,从IPEDA流程等方面形成丰富的生态,采用新技术如AI大模型、云平台、Arm处理器、多核预算服务器等,甚至光计算芯片来赋能EDA的运算,提高效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算法导向,而是利用数据、大模型和AI来解决EDA流程的创新性和落地性问题。谢仲辉说道。

芯华章也在占据芯片研发过半的仿真验证、调试等多个工具中融入了AI技术的部分特征,不断推进“EDA+AI”的精确性、可解释性和安全性。芯华章发布的EDA全流程敏捷验证管理器昭睿FusionFlex,善于利用数据中心的资源,全面满足芯片项目验证管理需求,减少用户内部CAD部署成本,提高项目综合验证效率20%以上。

谢仲辉表示,国产EDA必须发挥更多想象空间,通过创新来打破传统EDA流程的局限。不仅仅依赖于工艺来进行性能的提高,而是从系统架构、算法上去应用,对具体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优化用户体验。

本土企业必然要根据行业的需求来规划自身的发展,直面资金来源的共同挑战,并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这也是芯华章的产品发展路线,和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他提到,芯华章的工具在国产服务器上的性能超过了传统X86服务器,在降本增效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此外,FPGA原型验证系统更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认可。今年推出的第三代FPGA原型验证系统HuaPro P3,始终以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为发展思路,更加关注于如何深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其具备的实用性、灵活性,都是自身产品研发路线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同时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使用可信EDA工具至关重要。

在应用领域,芯华章大力聚焦智能汽车领域。汽车芯片作为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部件,必须确保既定设计功能的正确性,并在未预见的事件(如老化、失效)发生时,能够提前告知使用者,避免意外发生。为此,汽车芯片或系统需遵循相应的安全标准,如ISO 26262等。

为确保功能正确,,EDA工具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安全要求。如ISO26262中的TCLTool Confidence Level)标准要求,即工具信赖度,要求工具具备追本溯源的机制。一旦出现问题,以便迅速定位问题来源,此外,工具中的安全机制需要可观察、可控制,从而避免在芯片设计过程中意外引入不必要的问题。

芯华章已经获得了TÜV国际功能安全标准的相关认证,并与多家国内车规芯片公司(如芯擎、黑芝麻等)展开了合作。然而,谢仲辉强调,进入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汽车芯片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芯片级验证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更多的是需要规范化的场景级安全要求或验证要求。

传统芯片从车规到落地通常需要五年时间,导致很多国产系统厂商和车厂OEM只能被动选择上一代的芯片,而新势力造车则希望能够使用这一代的芯片,甚至定义下一代的芯片。为此,芯华章提供了新一代的系统解决方案,借助AI大模型建立一个适合车载应用的泛化模型,降低了物理收集数据的成本和时效性。

通过在不同自动驾驶级别的泛化测试模型上进行仿真,提升了效率和可能性,既可以挑选出更适合的ECU来满足不同车型和场景的自动驾驶要求,对于正在开发的芯片,可以将泛化的场景导入到芯片的验证环节,帮助国产车载芯片在流片前评估算力和场景,确保其贴近主机厂的需求。谢仲辉透露,芯华章公司已经与深圳最大的新能源主机厂达成了协议合作,将新的方法论和工具导入到实际合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