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新质生产力技术生态大会近日在成都举行,现场汇集了2000多位产业技术专家,分享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深化产业生态合作
大会同期,英特尔设置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展示中心——近万平方米的科技体验区,展示了730多个生态合作成果,集中呈现从软件到硬件、云边端融合的技术、产品及应用,携手助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时代前进,共育新质生产力。
以往,英特尔的生态大会都是以专业方向展开,分为数据中心和云、边缘计算、PC以及软件相关。今年,英特尔把生态融合到一起,旨在打破技术的边界,整合从云、边、端,从消费到行业,从软件到硬件各个维度的创新,携手行业伙伴一起为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体验区呈现了从客户端、数据中心、网络与边缘计算领域的创新案例,到英特尔智能制造、智能座舱、AI创新应用体验的成果,展现了英特尔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组合与算力生态。此外,大会特别设立与众多合作伙伴联袂打造的两千余平方米的生态合作展示区域,集中展示深耕合作的成果,共同探索智能计算的新应用,携手加速行业创新方案的落地。
为深化产业生态合作,英特尔正在积极推进众多举措。比如:英特尔携手生态伙伴深耕知识助手、办公助手、娱乐助手、创作助手、垂类助手等五大AI应用场景,让AI为更广泛的PC用户带来便利;发布AI PC Open Gateway(AOG)开源项目并揭晓首批合作伙伴,促进AI PC软件生态的快速增长;与企业客户不断推动生命科学、文体、云服务等领域的AI应用落地,以及IT基础设施在高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实践;公开企业AI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 for Enterprise AI 1.0版本(OPEA V1.0)的技术细节,进一步助力企业释放AI潜能。
这些成果和举措不仅展示了英特尔对本地市场机遇和需求的深入洞察,也体现了英特尔长期深耕本地产业生态系统的努力。
四年五个制程节点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博士提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与数字经济强挂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加速,AI应用是这一进程的加速器。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博士
另一方面,AI应用的快速部署对半导体在性能、功耗、集成度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催生了对系统级半导体制造的需求。为此,英特尔积极投入“四年五个制程节点”,不仅将制程技术推向又一个高峰,适应AI时代的需求,也展现了其对技术的执行力。“Intel 18A将在2025年量产,基于Intel 18A的产品,下一代AI PC处理器Panther Lake和下一代数据中心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也将在明年发布。”王锐博士说道。
她强调,先进封装将继续成为英特尔在制造领域的一个差异化优势,结合英特尔在制程技术、芯粒和软件领域的专长,它将为AI时代的半导体产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我们将‘英特尔代工’设立为英特尔旗下的独立子公司,也将赋予它更大的独立性,使‘英特尔代工’充分发挥潜力,为英特尔产品与外部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英特尔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将更专注于执行力,准时推进产品与技术的进展。“我们深信英特尔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仍至关重要,我们深知英特尔对生态的影响,肩负的责任和对行业的承诺,我们不仅要通过‘瘦身’计划,使业务更聚焦、运营更敏捷,还要实现长足的发展,和大家一起为产业注入新动能。”王锐博士这样说道。
英特尔与成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3年,二十多年来,英特尔成都基地几经升级与扩展,深入参与了当地产业生态和社区的建设。上个月,英特尔宣布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
王锐博士表示:“此次扩容有两个重点:一是新增服务器芯片产能,使成都封装测试基地能覆盖从客户端到服务器芯片各类产品,广泛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并大幅缩短响应客户的时间,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二是设立一站式客户解决方案中心,打造一个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方位平台。这两项建设将加速本地产业链配套,加大并深化对中国客户的支持。”
具体来看,英特尔成都基地的扩容计划,其新增产能将集中在为服务器芯片提供封装测试服务,以响应中国客户对高能效、定制化封装解决方案的需求。该扩容计划体现了英特尔在成都的持续深耕和发展。相关规划和建设工作已经启动。
即将设立的英特尔客户解决方案中心将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平台,携手客户、生态系统伙伴为行业客户提供基于英特尔架构和产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英特尔植根中国、服务客户,立足长期发展,此次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就是最好的例证。英特尔与四川省、成都市各级政府携手并肩,再一次诠释了‘成都,都成’的精神。”王锐博士说道。